葡萄褐斑病,又称斑点病、褐点病、叶斑病或角斑病,是葡萄种植过程中常见的叶片病害。它不仅影响葡萄的观赏价值,还会严重削弱树势,导致减产。今天就带大家详细了解这一病害,帮助果农们及早识别和防治。
一、病害症状
葡萄褐斑病分为大褐斑病和小褐斑病两种:
大褐斑病:
由葡萄假尾孢菌引起,病斑直径可达1厘米,呈淡褐色至赤褐色,周缘黄绿色,严重时多个病斑连成一片,导致叶片枯死。潮湿时,病斑背面可见灰褐色霉状物。
小褐斑病:
由束梗尾孢菌引起,病斑较小,直径约2-3毫米,呈褐色至茶褐色,叶片背面生有黑色霉层。
有时同一叶片上会同时发生两种褐斑病,加速叶片枯黄脱落,严重影响植株的光合作用和营养积累。
二、 病原特征
大褐斑病:
病原为葡萄拟尾孢菌(Pseudocercospora vitis),分生孢子梗集结成束,分生孢子呈长棍棒状,有0~9个隔膜。
小褐斑病:
病原为葡萄座束梗尾孢霉(Cercospora roesleri),分生孢子梗较短,分生孢子为长柱形,有3~5个分隔。
三、发病规律
在我国中北部产区,褐斑病一般在5-6月开始发生,7-9月进入发病高峰期。高温高湿环境有利于分生孢子萌发和菌丝扩展,多雨年份病害尤为严重。病害通常从植株下部叶片开始,逐渐向上蔓延。
四、病害循环
病菌以菌丝体和分生孢子在落叶中越冬,翌年夏季产生新的分生孢子,通过气流和雨水传播,从叶片背面气孔侵入。环境适宜时可发生多次再侵染,直至秋末病菌再次进入越冬阶段。
五、防治建议
5.1 清理园地
秋季彻底清除落叶,减少越冬菌源。
5.2 加强管理
合理修剪,保持通风透光,降低田间湿度。
5.3 药剂防治
发病初期可喷洒杀菌剂,如波尔多液、代森锰锌、甲基托布津等,注意轮换用药,避免抗药性产生。
5.4 选择抗病品种
不同葡萄品种对褐斑病的抗性有差异,可根据实际情况选择适宜品种。
葡萄褐斑病虽然常见,但通过科学管理、及时防治,完全可以控制其危害。希望本文能为您提供帮助,祝您的葡萄园丰收满满!
Copyright © 2021 All rights reserved. 志昌农业 版权所有鲁ICP备2021012316号-1
技术支持: 华夏商务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