葡萄的“鸟眼病”——黑痘病,果农不可不知的防治要点

发布时间:2025-09-24 | 稿件来源:志昌农业
663次
文章分享

又到葡萄管理关键期,那些幼嫩绿果上的“鸟眼”状斑点,果农朋友们是否熟悉?这就是让许多葡萄种植者头疼的葡萄黑痘病,俗称“鸟眼病”。它不仅影响果实外观,更会导致严重减产和品质下降。今天,我们就来详细了解一下这种病害及其防治方法。


一、什么是葡萄黑痘病

葡萄黑痘病是葡萄上的主要病害之一,又名疮痂病,因其在果实上形成的病斑边缘红褐色、中心灰白色,形似“鸟眼”而得名。该病主要危害葡萄的绿色幼嫩部位,包括果实、果梗、叶片、叶柄、新梢和卷须等,对葡萄的产量和品质构成严重威胁。


二、识别症状:及时发现是关键

2.1 叶片受害

初期为针头大褐色小点,逐渐发展成黄褐色圆形病斑,中部灰白,后期病组织干枯脱落,形成穿孔。幼叶受害后常扭曲、皱缩成畸形。

2.2 果实受害

着色后的果实不易感染。绿果感病初期产生褐色圆斑,中部灰白凹陷,边缘红褐或紫色,呈典型“鸟眼”状。多个病斑可联合成大斑,后期病果硬化、龟裂,味酸,失去食用价值。

2.3 新梢、叶柄等部位

感病后出现圆形褐色小点,后变为灰黑色,中部凹陷形成干裂的溃疡斑,严重时导致干枯或枯死。


三、病原与侵染规律

黑痘病的病原是葡萄痂囊腔菌,其无性阶段为半知菌亚门的葡萄痂圆孢菌。病菌主要以菌丝体在病蔓、病梢等组织越冬,存活能力极强,可达3-5年

次年春夏季(4-6月),病菌产生分生孢子,借风雨传播,侵染幼嫩组织。在适宜温湿度下,潜育期短,可进行多次重复侵染。


四、发病条件:多雨高湿是帮凶

黑痘病的流行与降雨、湿度及植株幼嫩程度密切相关。春季和初夏多雨高湿,有利于孢子形成、传播和侵入,同时促进植株幼嫩组织生长,病害易爆发。各地区发病高峰期因气候而异:

- 华南地区:6月中下旬为发病高峰

- 华北地区:6-8月为发病盛期

- 华东地区:梅雨季节为发病盛期

此外,地势低洼、排水不良、管理粗放、树势衰弱的果园发病较重


五、防治要点:预防为主,综合防治

5.1 苗木消毒

新建果园应选择无病苗木,或使用10-15%硫酸铵溶液、3-5%硫酸铜液、石硫合剂等对苗木浸泡消毒3-5分钟

5.2 彻底清园

冬季修剪时,彻底清除病枝、病果、枯叶,集中烧毁。早春葡萄芽鳞膨大时,喷洒石硫合剂等铲除剂,减少越冬菌源。

5.3 选用抗病品种

品种间抗病性差异显著。易感病品种有龙眼、无核白等;抗病品种包括巨峰、黑奥林、康拜尔、白香蕉等。建园时可根据当地条件选择适宜品种。

5.4 加强栽培管理

- 施足优质有机肥,保持树势健壮。

- 平衡施肥,避免偏施氮肥。

- 及时排水,防止园内积水。

- 做好除草、摘梢、绑蔓,改善通风透光。

5.5 药剂防治

关键时期喷药,开花前、后各喷一次波尔多液或百菌清,此后每隔半月喷一次1:1:200波尔多液。喷药前摘除病组织效果更佳。

葡萄黑痘病可防可控,关键在于掌握其发生规律,采取以农业防治为基础、化学防治为辅助的综合措施。只有做到提前预防、及时识别、科学用药,才能有效控制其危害,确保葡萄优质高产。

相关关键词

暂时没有数据

Copyright © 2021 All rights reserved. 志昌农业 版权所有鲁ICP备2021012316号-1

技术支持: 华夏商务网

400 096 069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