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北方葡萄园里,有一种身披“白袍”的小昆虫,它虽不常造成大规模灾害,却能给果农带来不少烦恼。它就是葡萄斑衣蜡蝉,一位善于跳跃、行动敏捷的“不速之客”。葡萄斑衣蜡蝉在北方葡萄产区多有发生,以黄河故道地区为害较重。它不仅为害葡萄,还会侵害梨、桃、李等果树及椿树等林木。
一、形态特征
- 成虫体长约20毫米,翅展约50毫米。
- 触角红色,前翅革质灰褐色,翅基部有20多块黑斑。
- 后翅基部三分之一为红色,中部白色,端部黑色。
- 体及前翅常披有白色蜡粉,宛如身披白袍。
- 若虫初孵时白色,后变黑色并带小白点,4龄后体背变红并生出翅芽。
二、生活习性与为害特点
2.1 生长周期
这种昆虫在北方每年发生一代,以卵越冬,生活史如下:
4-5月:卵孵化成幼虫。
若虫期:约40天,经历4次蜕皮。
7-8月:成虫发生盛期。
成虫寿命:可达四个月。
2.2 危害方式
- 以成虫、若虫、幼虫共同为害。
- 用刺吸式口器吸食汁液。
- 排泄物污染果面。
- 嫩叶受害常造成穿孔或叶片破裂。
2.3 行为特点
- 若虫常群集在幼枝和嫩叶背面为害。
- 成虫和若虫均可跳跃,爬行迅速。
- 能够快速躲开人的捕捉。
- 成虫多在夜间交尾活动。
三、防治有妙招
3.1 农业防治
秋季结合剪枝摘除卵块,这是最经济有效的预防方法。
3.2 化学防治
抓住幼虫大量发生期喷药防治,可选用:
- 2000倍溴氰菊酯、功夫菊酯、速灭杀丁、灭扫利。
- 天王星、菊马乳油、菊氧敌。
-10%吡虫啉可湿性粉剂2000倍液或3%啶虫脒乳油1500倍液。
3.3 防治关键
狠抓幼虫期防治,可收到良好效果。
葡萄斑衣蜡蝉虽多为零星为害,但其排泄物对果面的污染不容忽视。果农们应掌握其发生规律,抓住防治关键时期,采取综合措施,确保葡萄的优质高产。希望这篇介绍能帮助您更好地认识和防治葡萄斑衣蜡蝉,如有发现,请及时采取相应措施,防患于未然。
Copyright © 2021 All rights reserved. 志昌农业 版权所有鲁ICP备2021012316号-1
技术支持: 华夏商务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