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农药及剂型对葡萄果实品质的影响

发布时间:2024-09-25 | 稿件来源:志昌农业
541次
文章分享

化学防治是目前防控葡萄病虫害的最有效措施,农药的精准选择和正确使用是防治过程中的重要环节。本试验针对当前12种葡萄常用农药,在葡萄套袋前按说明书推荐剂量喷施,调查其对果实品质的影响,以期为葡萄病虫害防控精准科学用药提供参考依据。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材料

试验在葡萄核心示范园进行,供试葡萄品种为阳光玫瑰和巨峰。供试药剂基本情况见表1。 


1.2 试验内容与调查方法

试验共设13个处理,以清水处理为对照(表1)。2023年6月17日,各处理按照稀释倍数配制成溶液,采用手持式喷雾器直接喷施葡萄果穗,每品种处理5穗。分别于喷药后3、7、15天及采收期调查果实色泽、果粉等外观及有无药斑残留或药害,果实成熟时,随机抽取3穗、每穗10粒左右进行称重,随机测量10个果粒的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品鉴异味有无。果实不进行套袋,阳光玫瑰于幼果期(5月20日前后)采取先无核化再膨大处理,巨峰不采取生长调节剂处理,其他田间管理一致。


1.3 统计分析

采用Excel 2010软件对试验数据进行统计,采用SPSS19.0进行差异显著性分析。


2

结果与分析

2.1 喷施不同农药对葡萄果面的影响

按照不同农药在葡萄果面上的药斑表现程度(果面污染),分为5个级别:

● 无—果面整洁,仔细观察未见明显药斑;

● 轻—果面整洁,仔细观察偶见不太明显的药斑;

● 中—部分果穗少数果粒偶见药斑;

● 重—所有果穗少数果粒见明显药斑;

● 极重—所有果穗多数果粒见明显药斑。

由表2可见,不同农药对不同葡萄品种果面的污染程度不同,不同农药对同一葡萄品种果面的污染程度也存在较大差异。总体而言,随着喷药间隔期的延长,果面污染程度会呈减轻趋势,但苯醚甲环唑、克菌丹和波尔多液产品直接喷施葡萄果面,其药斑不易褪去,而使用咪鲜胺可能会伤害果实表皮而产生斑点或斑块;结合果实成熟期表现,对2个葡萄品种果面几乎无影响的农药有氯氟醚菌唑、吡唑醚菊酯和氟啶胺。喷施不同农药对葡萄果粉有一定程度的影响,但相对较小。 


2.2 喷施不同农药对果实大小和内在品质的影响

由表3可见,巨峰和阳光玫瑰果穗分别喷施不同农药,会对单果重、可溶性固形物含量产生不同程度的影响。

对巨峰葡萄而言,清水处理(对照)的单果重为10.02g,其中腈菌唑(信生)、啶氧菌酯(阿砣)、咪鲜胺(翠喜)、嘧菌酯(阿西米达)和啶酰菌胺(凯泽)处理后的单果重与对照相比无差异(P>0.05),咪鲜胺(使百克)、克菌丹和波尔多液均高于对照,其中克菌丹处理后的单果重最高(13.4g),氯氟醚菌唑、吡唑醚菌酯和氟啶胺处理后单果重显著低于对照组,其中吡唑醚菌酯处理后单果重最低(8.12g);腈菌唑、氯氟醚菌唑、吡唑醚菌酯、嘧菌酯、克菌丹、啶酰菌胺和波尔多液处理后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均高于对照组,咪鲜胺(翠喜)处理后低于对照组,其他农药处理后无显著影响。

对阳光玫瑰葡萄而言,啶氧菌酯和波尔多液处理后单果重显著低于对照组,氟啶胺、嘧菌酯和克菌丹处理后显著高于对照组,其他处理与对照相比无显著变化;腈菌唑处理后可溶性固形物含量(17.53%)显著低于对照组(18.67%),苯醚甲环唑、啶氧菌酯、咪鲜胺(使百克)和波尔多液处理后显著高于对照组,其余农药处理的与对照相比无差异。

12种农药处理均不会引起巨峰和阳光玫瑰果实产生异味。


3

小结

以喷施清水为对照,在巨峰、阳光玫瑰葡萄幼果期(套袋前)分别对果穗喷施腈菌唑、吡唑醚菊酯和苯醚甲环唑等12种农药,调查其对果面产生药斑或药害(污染)情况及对果实大小、异味有无、可溶性固形物含量高低的影响,结果表明:

● 喷施苯醚甲环唑(世高)、克菌丹(美派安)和波尔多液(仙农必备)3种农药均会对两个品种造成明显的药斑,严重影响果实品质;

● 对两个葡萄品种果面外观几乎无影响的农药有氯氟醚菌唑(颗劲美)、吡唑醚菊酯(凯润)和氟啶胺;

● 12种农药处理均不会引起两个品种产生异味。

巨峰和阳光玫瑰果穗分别喷施不同农药,会对单果重、可溶性固形物含量产生不同程度的影响:

● 其中克菌丹处理会增加两个品种的单果重;

● 大部分农药处理对可溶性固形物含量与对照处理差异不显著。

须指出的是,不同农药在不同葡萄品种上使用,对果实外观、内在品质及安全性等会有不同的表现,须结合田间试验和相应检测报告规范选用。 

相关关键词

暂时没有数据

Copyright © 2021 All rights reserved. 志昌农业 版权所有鲁ICP备2021012316号-1

技术支持: 华夏商务网

400 096 069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