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葡萄寄生线虫的种类、分布与防治

发布时间:2025-04-02 | 稿件来源:志昌农业
621次
文章分享

葡萄寄生线虫是危害葡萄根系的重要病原之一,在世界范围内普遍发生,成为制约葡萄生产的重要因子之一。美国最大的葡萄产区在停止使用杀线剂的三年时间内,葡萄生产损失高达6500万美元(因线虫侵染的受害面积达到10000ha以上)。印度因葡萄根结线虫的危害,葡萄生产损失达到近50%。近年来,我国各地均发现葡萄根结线虫的危害,危害程度越来越严重,如南方根结线虫在我国北方、南方葡萄产区发生危害,在山东、河南、河北、浙江、江苏、安徽、北京、东北等地均有发生,并且有严重发生的趋势。在上述产区中,葡萄园中线虫危害株率达到15%到20%,因此减产达到25%至30%。一些严重发生的葡萄园,受害株率达到100%,减产80%以上,个别葡萄园甚至毁园绝收。

由于线虫主要存在于土壤内,线虫和线虫产生的病症较为隐秘,地上部分的症状往往不能被正确的判断,并且由根结线虫造成的症状易于与缺素症和病毒病产生的症状混淆,因此加剧了葡萄根结线虫的传播和流行,同时给防治工作带来了很大的困难。

线虫除造成直接危害外,还经常与其他病害造成复合侵染,如由剑线虫传播的葡萄扇叶病毒病,后者造成的危害比前者更大,更加难于防治。因此认识葡萄线虫病害病进行有效的防治对于我国葡萄生产的健康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葡萄根际线虫的种类、分布与症状

1.1 根结线虫属(Meloidoync)

根结线虫属是世界分布最广,寄生植物种类最多,危害最大的植物内生寄生线虫的一个属。国内外已经报道的有70多个种,危害葡萄的线虫种类最为常见的有4种分别是:南方根结线虫爪哇根结线虫花生根结线虫北方根结线虫。由上述4种线虫引起的损失占整个根结线虫属的90%以上。这4中线虫在我国均有分布,尤其以南方根结线虫造成的危害最为严重、危害范围最广。其主要分布在我国山东、河南、北京、安徽、福建等地

其症状为:葡萄南方根结线虫病可以危害葡萄幼苗及植株。幼苗被害后,植株矮小,新梢细弱,叶小,叶色变黄,容易落叶,移栽成活率低。成株受害后,树势衰弱,枝蔓细短,结果晚,坐果率低,果粒小,品质差。被害幼苗或成株的典型症状,均发生在植株的根部最初受侵染的根稍膨大,以后逐渐形成大小不等的根结,一条根上常有数个根结呈念珠状。初生的根结呈白色,表面光滑,以后逐渐变为浅褐色,外表粗糙,最后根结连同病根腐烂呈渣状散入土中,根系连年受害后,侧根、毛根稀少,阻滞和破坏了根系对土壤养分的正常吸收,导致植株地上部分肥、水供应失调。发病严重的可以使整个植株枯死

1.2 剑线虫属(Xiphinema)

此属线虫是一类靠植物根系迁移外寄生物和潜在的植物病毒传播载体。迄今为止,世界报道的剑线虫种类达到180多个种,在我国报道的有4种,分别为:美洲剑线虫、短颈剑线虫、标准剑线虫 和我国新发现的一个种湖南剑线虫

主要分布在山东胶东半岛、安徽北部、河南以及华东地区的部分葡萄产区。

美洲剑线虫主要危害症状葡萄根尖停止生长并膨大,影响根系的吸收功能,同时由于直接侵染造成的机械损伤,导致土壤中其他微生物第二次侵染,造成烂根

该类线虫已经被证明是多种病毒的传播媒介,如危害最严重的葡萄扇叶病毒,还有一些对葡萄产生危害的病毒种类,如番茄环斑病毒、烟草环斑病毒等。

1.3 根腐线虫属(Pratylenchus)

该属线虫是多种果树的毁灭性线虫病害,其可以穿梭于土壤和根际组织之间,为活动性内寄生线虫。在我国主要发现三种,分别是:P.scribneri、P.brachyuzus 和P.pratensis 。主要分在山东大泽山地区、新疆吐鲁番地区、安徽西北部等地。

主要症状为:线虫取食葡萄根系时侵入皮层,杀死皮层细胞,导致根系变褐,形成可见的条形病斑。遇根系不利环境时,如干旱等,可以取食新的部位或离开土壤。有时危害造成整个葡萄根系死亡,地上部分表现为叶片黄化、嫩梢顶端枯死,生产停止。该属线虫造成葡萄根系薄壁组织空洞,受害后根组织经染色后可见红色虫体和其移动形成的隧道,有时组织增生,形成一团,生长停滞。

1.4 半穿刺线虫属(Tylenchulus)

该属线虫是半寄生固着性的一类线虫,是葡萄生产上的一种重要病害。我国发现一种,为:半穿刺线虫。主要分布在黄河故道地区。

该属线虫的主要症状为:雌虫幼虫主要取食根表皮组织,成熟雌虫穿入根中,雌虫重提后部留在根外。树势衰弱,线虫造成的伤口造成其他病原物的二次侵染,加重寄主的衰弱和死亡。受害根系一般不膨大,但根系表明粗糙不平。地上部分生长势弱,叶片、果实少而小,早落叶,产量下降明显,树体抗寒性下降。

1.5 螺旋线虫属(Helicoty lenchus)

此属线虫主要为外寄生,有时也可以内寄生,但不移动。在我国主要有四种:假壮螺旋线虫、H.dihystera 、H.exallus 、H.tunismensis 。因其不活动,分布的范围较为集中,如假壮螺旋线虫,主要分布在我国北方葡萄产区以及长江中下游地区。H.dihystera 主要分布在湖南、江西、广西三省;H.exallus 主要分布在我国东北的辽宁、黑龙江;H.tunismensis主要分布在四川成都周围。

主要危害症状:虫体主要危害皮层,受伤根组织腐烂,但高密度的虫体易造成葡萄植株衰弱

1.6 毛刺线虫属(Trichodorus)

主要为外寄生线虫,我国发现一种Trichodorus sp.,主要分布于安徽省北部。一般在根尖或附近区域取食,导致根系停止生长,促使侧根发育,然后继续取食根尖,依次进行反复侵染,造成根系形成一团短粗根(stubby roots ),根系吸收功能下降,地上部分生长衰退,产量降低。该种线虫也是潜在的病毒传播介体

其他发现可以侵染葡萄,影响葡萄生产的的线虫种类还有:盘线虫属的一个种R.unisexue;盾线虫属的两个种,怀氏盾线虫和S.unum ;矮化线虫属的两个种,T.brass cae和T.claytonl,造成葡萄蜘蛛矮化;轮线虫属、肾形线虫属、针线虫属等13类线虫。


二、葡萄根结线虫的防治

2.1 选用抗性砧木

葡萄土壤传播的病害难以防治,采用抗性砧木进行嫁接栽培是解决葡萄根结线虫病害的最佳途径。目前,已经选育出的葡萄抗性砧木较多,如SO4、Ramsey 、Harmony 等。我国中国农业科学院郑州果树研究所选育的“抗砧3号”、“抗砧5号”,上海农科院园艺研究所选育的华佳8号(华东葡萄×佳利酿)也是抗性砧木之一。

2.2 化学防治

针对我国目前的葡萄栽培水平,化学防治方法是防止线虫病害发生、流行的重要措施。尤其是土壤熏蒸剂的使用和苗木的前处理,可以阻止线虫群体的建立,减轻危害。由于线虫在土壤中进行危害,其寄居的土壤深度可以达到1米以上,土壤熏蒸的效果不好。有时可以结合灌溉,在水中加入杀线剂,防治效果能较好。常用的杀线剂有:噻唑膦、淡紫拟青霉、三氟吡啶胺等。

2.3 苗木处理及栽培措施

葡萄苗木栽植前用温水(40℃,25分钟)或化学试剂浸泡苗木根系可以防止线虫通过苗木的传播。对于栽培后感染的葡萄园,应加强农业防治措施,如增施有机肥、复合肥,加强田间管理措施增加树势,提高抗性,建园时选择无线虫地块种植等措施。

2.4 严格检疫

通过植物检疫措施,防止葡萄线虫的传播和流行。


三、讨论与展望

3.1 讨论

葡萄,作为我国重要的鲜食水果和加工原料,栽培面积近年来迅速扩大。目前我国大多数葡萄园在建园时采用自根苗,存在着巨大的风险性。我国栽培的葡萄品种均不抗线虫,因此线虫病害在我国的各葡萄产区发生的危害比较普遍,并且近年来有严重发生的趋势。因此,从根本上改变育苗方式,即采用抗性砧木嫁接繁殖意义重大。同时,如果结合其他抗性,如抗旱、抗寒、抗涝等,既可以提高葡萄对根际线虫(同时也对葡萄根瘤蚜)的抗性,还可以增强葡萄植株的各种抗逆性。

3.2 展望

(1)充分利用我国原产的葡萄种类,对提高我国的栽培水平和育种水平有及其重要的意义。我国是世界葡萄的起源地之一,有着众多的野生种类。加强对我国原产的野生种类的利用,特别是在抗性利用方面,有着其他国家不可比拟的优势。如我国分布面积较大的山葡萄,是抗寒育种的优良材料,建国以来已经开展了山葡萄的育种、栽培的研究工作,并取得了世界瞩目的成就。其他的种类。如华东葡萄、刺葡萄、毛葡萄等,也开展了相应的工作。充分发掘我国原产的葡萄野生种类的资源利用,是我国葡萄生产的一个重要发展趋势。

(2)利用现代生物技术手段,充分发挥抗性品种优势。利用我国原产的葡萄种类和目前抗性品种进行卓有成效的砧木育种。现代生物技术和手段的发展突飞猛进,充分利用生物技术的手段,采用各种育种方法,如体细胞杂交、抗性基因的标记、克隆与转导等,进行高效的育种工作,是我国葡萄发展的重要保障。

(3)借鉴国外先进经验,开展我国葡萄抗性育种、栽培。据悉,法国、德国、意大利等国家的科学家合作,已经完成了葡萄品种灰比诺的全基因序列测定,并重新启动了葡萄抗线虫的育种研究策略。我国应开展科学家的合作和写作,对我国重要野生资源进行研究,提出我国葡萄发展策略,包括育种策略、栽培策略等。促进我国葡萄栽培的多样化、区域化,突出我国葡萄栽培的特色


相关关键词

暂时没有数据

Copyright © 2021 All rights reserved. 志昌农业 版权所有鲁ICP备2021012316号-1

技术支持: 华夏商务网

400 096 069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