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地葡萄园节水灌溉技术规范

发布时间:2024-01-12 | 稿件来源:志昌农业
910次
文章分享

山地葡萄园在我国葡萄生产中占据重要地位,科学有效利用山地有限水资源是保证葡萄生产的核心。我国优质葡萄主要分布于西北、西南干旱半干旱地区的宁夏、新疆、甘肃、云南、贵州、四川等地,上述省区部分产区年降雨量处于50至400毫米之间,部分产区甚至无灌溉水源,仅依赖自然降雨维持葡萄生长,为葡萄良性健康生产带来严重挑战。为此,寻求适宜的节水栽培技术,提高有限水资源或降雨利用率,减少水分流失和地面蒸发浪费,促进葡萄根系向深层生长是解决西南、西北干旱半干旱地区葡萄抗逆(寒、旱)栽培的一项重要技术,确保葡萄产业健康发展。


一、园地选择与规划

1.1 园地选择

选择地势相对平坦的向阳坡地,有机质含量较高的沙质土、粘质土和壤土, 土壤盐碱总含量≤0.3%,pH值在6.0~8.5之间,土层较厚。

1.2 园地规划

根据山坡地块面积大小和走向确定种植小区,如山地梯田则以每一梯田为一小区种植。种植行向按梯田走向或等高线确定,定植株距因地块和坡度和整形架面而定,便于小型机械操作和人力作业为宜即可。灌溉系统和道路系统设置宜因地制宜、科学合理;在不适宜种植葡萄的地块建设防护林带。


二、苗木选择

山地葡萄园以抗旱嫁接苗为首选,自根苗为备选的原则进行苗木选择,以提高葡萄的抗旱性。葡萄砧木品种以110R、1103P、420A、140Ru 、Fercal(弗卡)为佳,嫁接苗砧木主干高度以高于40cm,接穗品种成熟芽眼大于5个为佳。砧木根系多于4条根,根系长度20cm以上。嫁接苗以绿枝嫁接繁育为佳,也可以抗性砧木做地苗,待长势足够时进行高位嫁接。自根苗以一级苗为佳,不建议使用营养袋苗定植。


三、葡萄苗木定植

3.1 定植时间

春季土壤温度稳定在10℃以上或每年11月埋土前定植一年生自根苗或嫁接苗,营养袋苗在5月中旬至6月下旬定植。


3.2 平整土地

根据山地地势对土地适当平整或修整成台田,便于开沟定植。


3.3 开沟施肥、保水剂的添加及靶向节水导流管的安装

根据地块确定定植行或定植穴,挖宽80~100cm,深80~100cm的定植沟,或直径120cm定植穴。开沟时将心土与表土分开放置,在沟底铺设20cm厚的秸秆,并按每667m2 施入腐熟有机肥3~5m3、尿素10kg、过磷酸钙20kg和每株增施50~100g聚丙烯酸钾、聚丙烯酸钠、丙烯酸-腐殖酸钾共聚型、淀粉-丙烯酸共聚型保水剂或交联型丙烯酰胺-丙烯酸钠聚合型等保水剂与表土混匀填入沟(穴)底,同时,按照节水专利技术(专利申请号:2023107192321和专利申请号:202311707080X)要求安装靶向节水导流管,然后将表土回填形成10cm以上的定植沟或定植穴。


3.4 灌水平整土壤

在定植前5~7天灌水,压实土壤,然后平整土壤。


3.5 定植密度

根据山地立地条件和整形方式,确定定植株距,篱架整形一般定植株距为100cm~200cm。


3.6 定植技术

定植前将苗木用清水浸泡12h,使其充分吸收水分,随后,修剪并保留长度为5~10cm的根系并蘸取含有生根粉的泥浆。按照定植株距,挖30~40cm深定植穴,然后覆盖塑料薄膜,灌透水,10~20天内灌第2次水,确保苗木萌发生长。


四、节水灌溉

4.1 山地蓄水池建设

根据山地水源状况和降雨情况,修建适度规模大小的防渗蓄水池,收集降雨和自然水源备用。


4.2 有水源节水灌溉技术

4.2.1 PVC垂直导流管安装

根据不同定植株距(100~150cm),在葡萄定植行正中,开沟定植之初或定植后,距主干30~50cm处垂直安装抗冻、抗老化PVC管,PVC管直径一般控制在10~20cm,长度50~80cm,安装深度30~40cm,露出地面20~40cm,确保灌水直接送入地表30cm以下,避免地表蒸发,引导葡萄根系向更深土层生长,避免根系上浮而遭受冬季低温冻害影响;PVC导流管上部安装带孔PVC盖,以防冬季埋土防寒时管道堵塞(图1)。

19.2.webp(1).jpg

4.2.2 滴灌毛管安装

安装传统水肥一体化管理技术给水系统,按高度40~50cm安装无眼毛管,按照PVC垂直导管距离,在毛管上安装补偿式滴头和导水管,将导水管插入PVC管盖的开孔中,确保滴水均匀一致。

4.3.3滴灌灌水量控制

根据葡萄不同生长发育期对水分的需求,通过计算机控制系统,在每日早晚进行自动化定额滴灌,以达到预期的葡萄植株水势,避免因过量灌水导致水肥淋失和品质下降或灌水过少导致植株缺水减产。


4.4 无水源节水灌溉技术

4.4.1 PVC垂直导流管安装

葡萄定植时或定植后,植株行间安装2~3根长度为40~50cm、直径为2~6cm、下端10~20cm四周有直径3~8mm渗水孔的PVC垂直导流管,安装深度30~40cm,露出定植沟地面2~6cm,并形成深度20cm以上定植沟,便于收集雨水。

4.4.2 集雨塑料膜铺设

在定植沟及定植沟两侧行间小垄上铺设集雨塑料膜,收集降雨并导流至定植沟中的垂直导流管中,所有雨水全部快速输送至30cm以下的葡萄根系,贮存于深层土壤,提高降雨利用率(图2)。

19.3.webp(1).jpg

4.4.3 降雨过量处理

若一次降雨量过多,可将雨水通过定植沟两端的沟槽导流出去,避免造成葡萄根系涝害窒息死亡。


五、施肥管理

5.1 基肥

葡萄采收后至埋土前施基肥,根据葡萄树势,每年或隔年在葡萄树体一侧挖宽30cm、深40cm施肥沟,施腐熟有机肥3~5m3/667m2。


5.2 追肥

萌芽前结合浇水施1次氮肥,施入尿素15~30kg/667m2;花前7~10天,施入磷酸二铵20~30kg/667m2;浆果膨大期施入磷酸二铵20~30kg/667m2;浆果成熟期施入硫酸钾15~20kg/667m2;浆果采收后,结合施基肥施用磷酸二铵20kg/667m2。


5.3 叶面喷肥

由于山地葡萄园环境复杂,葡萄水分供给有限,根系营养元素吸收有限,易出现缺素症状,需根据葡萄营养状况,加大叶面肥的施用。通常,花前喷施0.3%的尿素和0.1%~0.2%硼酸;花后喷施0.3%尿素;浆果成熟期喷施0.3%磷酸二氢钾2~3次;采收后至落叶前喷施2%尿素和2%磷酸二氢钾混合液2~3次。另外,根据缺素症状喷施各种微量元素叶面肥。


六、整形修剪

6.1 架型构建

根据葡萄品种和山地地势特征,因地制宜,选择篱架、V型架、十字飞鸟架或大棚架整形,构建合理叶幕。埋土防寒区可采用便于下架的整形方式。


6.2 夏季修剪(成龄葡萄园)

6.2.1 枝蔓上架引缚

对于埋土防寒区,每年出土后,按要求及时绑缚上架,避免新生萌芽受伤脱落。

6.2.2 抹芽、定枝

根据葡萄品种的结实能力,待萌芽后,及早抹除多余萌芽和新梢。待萌芽新梢长至1~2cm时,各芽眼选留1 个强壮主芽,抹除其余副芽;定枝指新梢长出4~5片以上叶片时,根据“留花不留空,留壮不留弱”的原则,依据预定产量、品种特性、架面、长势抹除多余新梢,按照15~20cm留1~2个新梢。

6.2.3 绑梢

待新梢长至30~40cm、枝梢基部着生牢固时,将新梢均匀绑缚于架面,防止交叉重叠,达到充分利用光热资源之目的。

6.2.4 摘心、打副梢

对于鲜食葡萄品种,当营养枝主梢长度达60cm时,根据品种选留8~12片叶摘心;副梢留1~2 片叶反复摘心,顶端1~2个副梢留3~4片叶摘心。结果枝于花前3~5d时,在最上一个花序以上留5~6片叶摘心;最上部花序以上副梢留1~2片叶反复摘心,顶端1~2个副梢留3~4片叶摘心,花序以下副梢全部从基部抹除。对于酿酒葡萄则以简化管理为主,无需精细化管理。


6.3 冬季修剪(成龄葡萄园)

6.3.1 修剪时间

对于埋土防寒区,待埋土前完成修剪工作,但尽量推迟冬剪时间,有利于养分回流,保证安全越冬;非埋土防寒区,葡萄落叶后进行冬剪,一般在翌年2 月之前完成。

6.3.2 修剪方法

酿酒葡萄花芽分化良好,一般选留2芽修剪即可,对于延长枝可根据情况选留5~7芽修剪;鲜食葡萄需根据品种特性和架面延伸进行修剪,可采用极短梢(留1~2芽)、短梢(留3~4芽)、中梢(留5~7芽)、长梢(留8~12芽)或极长梢(留13芽以上)修剪。


七、病虫害防治

 7.1 主要葡萄病虫害

葡萄生产中主要发生以下病虫害:霜霉病、葡萄白粉病、葡萄黑痘病、葡萄白腐病、葡萄酸腐病、灰霉病、葡萄炭疽病、葡萄叶斑病、葡萄根癌病、葡萄毛毡病、红蜘蛛、绿盲蝽和金龟子。


7.2 防治原则

加强农业综合防治的基础上,按照预防为主,防治为辅的原则开展病虫害防治工作。合理应用农业防治、生物防治、物理防治和化学防治等综合技术。


7.3 防治要求

(1)秋季冬剪后,认真做好清园工作,剪除病梢、病叶,集中深埋或烧毁,降低病虫害基数。(2)及时进行夏剪,引缚枝蔓,改善通风透光能力,降低病害发生率。(3)于葡萄萌芽前,全园喷施一次3~5波美度石硫合剂;展叶后再喷施1次0.3波美度石硫合剂,彻底消杀越冬病虫害。(4)于生育期,需经常观测葡萄园病虫害基数,科学预测病虫害发生规律,针对性地及时喷施符合无公害食品生产要求的高效、低毒、低残留的化学农药或生物农药。


相关关键词

暂时没有数据

Copyright © 2021 All rights reserved. 志昌农业 版权所有鲁ICP备2021012316号-1

技术支持: 华夏商务网

400 096 069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