几种生物制剂对葡萄虫害的防治效果比较

发布时间:2024-09-20 | 稿件来源:志昌农业
997次
文章分享

在传统的葡萄生产中由于长期连续、单一使用化学农药,使得葡萄上的害虫极易产生抗药性。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逐步提高,无公害、绿色农产品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选用无污染、无残留的生物制剂进行无公害葡萄生产已成为当今葡萄产业的重中之重。

针对小绿叶蝉、蓟马、绿盲蝽在葡萄产区危害日趋严重的现状,进行了五种生物制剂对这三种害虫的田间药效试验,以期从中筛选出具有优异防治效果的生物制剂,为后期的大面积应用奠定基础。  



一、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材料

以葡萄中试园内种植的“夏黑”葡萄作为试验材料,以其上危害较重的小绿叶蝉、蓟马、绿盲蝽作为防治对象。


1.2 


试验方法

本试验一共设有7种不同处理:

(1) 0.6%氧苦·内酯水剂600倍(苦参碱,河北省石家庄植物农药研究所);

(2) 5%天然除虫菊素800倍(云南红河森菊生物有限责任公司);

(3) 复合楝素杀虫剂700倍(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无公害农药研究服务中心);

(4) 鱼藤酮杀虫剂700倍(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无公害农药研究服务中心);

(5) 复合烟碱杀虫剂700倍(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无公害农药研究服务中心);

(6) 本地常用的5%吡虫啉1500倍(深圳诺普信农化股份有限公司);

(7) 空白清水对照。

每处理各设置3个小区,每小区5棵果树,各小区随机排列,并挂牌表示。

采用背负式手动喷雾器,在葡萄叶片的正面和背面进行均匀喷雾,喷到叶面湿而不滴水为止。

 

1.3 


防效计算

药前调查虫口基数:每小区各选3株葡萄树进行调查,每株在上、中、下三个部位各选择一根枝条,调查全部叶片上的害虫数量。药后第1、3、7天采用相同的方法分别调查记录残存活虫数量,计算虫口减退率和校正防效,并用邓肯氏新复极差法(Duncan’s multiple range test, DMRT)对各处理的校正防效进行差异显著性分析,以此来评价不同药剂对葡萄害虫的防治效果。

虫口减退率(%)=[(施药前活虫数-施药后活虫数)/施药前活虫数]×100

校正防效(%)=[(施药区虫口减退率-对照区虫口减退率)/(100-对照区虫口减退率) ]×100



二、结果与分析


2.1 


对小绿叶蝉的防治效果

由表1可知五种生物制剂均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控制小绿叶蝉的危害。其中除虫菊素、苦参碱对小绿叶蝉表现出较好的速效性,施药1天后两种药剂对小绿叶蝉的相对防效分别为86.7%、84.2%,明显高于复合楝素(68.5%)、鱼藤酮(67.8%)、复合烟碱(64.1%)。施药3天后,仅除虫菊素的防治效果有所下降,其它几种药剂对叶蝉的校对防效达到最高值。施药7天后,五种生物药剂对小绿叶蝉的防治效果在46.5%-68.2%之间,均要低于常规药剂吡虫啉(86.1%),表明生物制剂的持效性相对较弱


2.2 


对蓟马的防治效果

除虫菊素对蓟马具有较好的速效性但持效性较差:施药1天后,对蓟马的校正防效达74.6%,随后其防治效果逐渐降低,施药7天后降至46.6%。施药3天后,苦参碱、复合烟碱、鱼藤酮三种药剂对蓟马的防治效果在75.8%-80.5%之间,较好的控制了蓟马的虫口密度。复合楝素对蓟马的整体防治效果要明显好于其它四种生物制剂,施药1天后对蓟马校正防效为66.7%,施药3天后达83.0%,到第7天仍有62.2%,表现出较好的速效性与持效性。


2.3 


对绿盲蝽的防治效果

五种生物药剂虽然均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控制绿盲蝽的数量,但是整体防治效果不及小绿叶蝉和蓟马。施药1天后,除虫菊素对绿盲蝽的校正防效达78.1%,高于其它四种生物药剂,表现出较好的速效性。施药3天后,苦参碱、复合楝素、鱼藤酮三种药剂对绿盲蝽的防治效果均在70%以上,显著高于除虫菊素(63.2%)和复合烟碱(66.3%)。施药7天后,五种生物药剂的校对防效均降至60%以下,明显低于常规药剂吡虫啉。



三、小结与讨论


试验结果表明,苦参碱对小绿叶蝉、蓟马、绿盲蝽三种害虫的整体防治效果较好,有效的控制三种害虫的虫口密度,表现出良好的速效性和持效性复合楝素有效的降低了三种害虫的虫口密度,施药3天后对三种害虫的平均校对防效为81.0%,且同样具有较好的持续性除虫菊素对三种害虫具有良好的速效性,施药1天后其虫口减退率要明显高于其它几种制剂,但是其持效性相对较差,施药7天后其防治效果要明显低于其它几个处理组。其它两种药剂鱼藤酮与复合烟碱也均在一定程度上控制了三种葡萄害虫的危害,可以考虑在今后的绿色葡萄生产中加以应用。   

植物源杀虫剂在自然生态环境中广泛存在,具有杀虫谱广、高效低毒、无残留、无污染等特点,对于现代绿色食品产业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与传统化学药剂相比其持效性、稳定性稍差,在实际生产中应适当缩短其施药周期以延长其持效性。同时也可考虑将其与其它生物药剂混用,达到混合增效的目的。

相关关键词

暂时没有数据

Copyright © 2021 All rights reserved. 志昌农业 版权所有鲁ICP备2021012316号-1

技术支持: 华夏商务网

400 096 069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