葡萄园常用药剂介绍(四)

发布时间:2024-12-10 | 稿件来源:志昌农业
966次
文章分享




十六、氢氧化铜




16.1 特点

药效长,经济实惠,成本低,广谱性。


16.2 剂型

77%可湿性粉剂,37.5%悬浮剂,53.8%水分散粒剂,57.6%水分散粒剂。


16.3 使用方法

葡萄套袋后或采收后施用。53.8%氢氧化铜水分散粒剂800~1000倍液或77%氢氧化铜可湿性粉剂600倍液。


16.4 注意事项

不能和石硫合剂混用,两者的施用最好间隔15~20d。阴雨天、雾天或露水未干时喷药,会增加药剂中铜离子的释放及对叶、果部位的渗透容易产生药害;在沿海地区更需要注意;避免在盛夏气温过高时喷药。




十七、戊菌唑




17.1 特点

戊菌唑是一种兼具保护、治疗和铲除作用的内吸性三唑类杀菌剂。


17.2 使用方法

戊菌唑对葡萄白腐病有较好的防治效果,含量:250g/L水乳剂,生产上常用2000~2500倍液,效果较佳。每个生长期最多使用2次,间隔7d以上。


17.3 注意事项

戊菌唑喷药时间建议在软熟期使用,花期和幼果期不建议使用。




十八、戊唑醇




18.1 特点

内吸性强,广谱性,药效强。

戊唑醇杀菌性能与三唑酮相可杀灭似,由于内吸性强,用于叶面喷雾可以杀灭茎叶表面的病菌,也可在植株体内向上传导,杀灭植株体内的病菌,其杀菌机理主要是抑制病原菌麦角甾醇的生物合成(李富根 等,2001),可防治白粉菌属、柄锈菌属、喙孢属、核腔菌属和壳针孢属病菌引起的病害,如白粉病、白腐病、黑痘病、黑腐病、褐斑病等,能兼治炭疽病和灰霉病。其生物活性比三唑酮、三唑醇高,表现为用药量低。


18.2 使用方法

430g/L戊唑醇悬浮剂,用于防治葡萄白粉病、炭疽病、白腐病、褐斑病等病害,前期保护性、预防施用4000倍液,发病初期治疗时施用3000倍液,转色后防治炭疽病处理果穗时施用2000倍液。有轻微抑制生长作用,小幼果期慎用。


18.3 注意事项

应严格按照产品标签或说明书推荐的用药量使用,对水生动物有毒,勿污染水源、临近水源的葡萄园慎用,安全间隔期为14d。




十九、己唑醇




19.1 特点

抑菌谱广;防治白粉病特效。

生物活性;己唑醇的生物活性与杀菌机理与三唑酮、三唑醇基本相同,抑菌谱广,对子囊菌、担子菌、半知菌的许多病原菌有强抑制作用,但对卵菌纲真菌和细菌无活性。渗透性和内吸输导能力很强,有很好的保护作用和治疗作用。


19.2 使用方法

防治葡萄白粉病,用5%悬浮剂1500~2500倍液喷雾。


19.3 注意事项

本品可与其他常规杀菌剂混用;在稀释或施药时应遵守农药安全使用守则,穿戴必要的防护用具。




二十、嘧啶核苷类抗菌素




20.1 特点

高效、广谱生物杀菌剂。

具有预防保护和内吸治疗双重功效;本品的保护成分能在植物和果实表面上形成一层致密的高分子保护膜,对多种病原菌有强烈的抑制和阻碍作用;治疗成分能通过枝干传导到达果实内部,直接阻碍病原蛋白质的合成,导致其死亡。本品保护致密内吸性强,连续使用不易产生抗药性,即使在多雨季节使用,仍可保持较强的内吸药效。


20.2 使用方法

葡萄生产上常用嘧啶核苷类抗菌素来防治白粉病,含量为4%水剂,制剂的用药量400倍液,防治的关键时期为开花前和幼果期,每个生长季最多喷施2次,每次的间隔期应在7d以上。


20.3 注意事项

本品不可与碱性农药混用;喷时应避开烈日和阴雨天,傍晚喷施于作物叶片或果实上;本品含量极高,随配随用,请按照使用浓度配制。




二十一、肟菌酯




21.1 特点

高效、广谱、保护与治疗、内吸活性、持效期长等特性肟菌酯类广谱杀菌剂是从天然产物含氟杀菌剂。具有高效、广谱、保护、治疗、铲除、渗透、内吸活性、耐雨水冲刷、持效期长等特性。对1,4-脱甲基化酶抑制剂,苯甲酰胺类,二羧胺类和苯并咪唑类产生抗性的菌株有效,与目前已有杀菌剂无交互抗性。对几乎所有真菌纲(子菌纲、担子菌纲、卵菌纲和半知菌类)病害如白粉病、锈病、颍枯病、网斑病、霜霉病等均有良好的活性(汪汉成 等,2006)。除对白粉病、叶斑病有特效外,对锈病、霜霉病、立枯病有良好的活性。对作物安全,因其在土壤,水中可快速降解,故对环境安全。


21.2 使用方法

在葡萄生产上常用作防治白粉病,含量为50%水分散粒剂,防治的关键时期在葡萄果实膨大期,喷施3000~4000倍液,每个生长季节最多喷施2次,每次喷施间隔期应在14d以上。

相关关键词

暂时没有数据

Copyright © 2021 All rights reserved. 志昌农业 版权所有鲁ICP备2021012316号-1

技术支持: 华夏商务网

400 096 069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