果实后期失水萎焉近两年在甘孜州、云南迪庆州、宁夏自治区及新疆等地普遍发生,已成为甘孜州酿酒葡萄最突出的产业问题,科学防治迫在眉睫。试验站成员前期调研发现乡城、得荣、丹巴三个县在葡萄成熟期均出现不同严重程度的果实萎焉失水,一旦发生失水皱缩,果实产量下降迅速,直接影响了农户的经济收益。
一、发病原因
葡萄果实萎蔫失水现象成因复杂,且受地域差异影响显著。依据本试验站近年来的观察与分析,归纳出以下四个主要因素:
1.1 产量因素
产量越高萎焉越严重,大部分失水皱缩严重的园子一个结果枝上基本保留两串果实,平均亩产都在1吨左右。
1.2 叶果比失调
大部分失水皱缩严重的园子枝条只有7~8片叶,在第二道铁丝就直接截顶,转色后摘除2~3片老叶后只剩5~6片叶,叶果比严重不足(酿酒葡萄推荐叶果比为12-15:1)。叶片作为光合作用的主要器官,其数量不足将直接限制养分合成,无法满足果实生长发育的需求。
1.3 病虫害影响
前期白粉病和霜霉病没控制住,造成后期果实干瘪失水,后期水罐子病、白腐病两种病害造成软果。水罐子病多发于穗尖或副穗的果粒,严重时全树果穗皆受影响,果粒着色后症状显现,受害果实变得松软无弹性,皮肉分离,内部充满酸水,轻捏即有水滴溢出。白腐病初期在小果梗和穗轴上形成浅褪色水渍状斑点,随后扩展至果粒,导致果粒变褐腐烂,小穗轴或穗轴发病部位逐渐干枯收缩,病果易脱落。
1.4 土壤水分缺失
当树体挂果量较高而土壤水分含量较低时,特别是在果实进入成熟后期需要大量水分的情况下,容易发生果实与叶片、果实与果实之间的水分竞争,从而导致部分果实出现失水萎蔫的现象。
二、防控技术研究
试验站根据不同地区果实失水萎焉的可能原因采取了相应的防控措施。
2.1 产量控制
在得荣县瓦卡镇、乡城县洞松镇、乡城县青德镇进行了产量对比,三地均为赤霞珠,瓦卡镇实验地块采用近V型架栽培,2024年平均亩产量2160斤,洞松镇采用单干双臂篱型架栽培,2024年平均亩产量1540斤,青德镇采用单干双臂篱型架栽培,2024年平均亩产量720斤。结果显示,瓦卡镇实验地块8月下旬开始出现失水萎焉,到9月中旬果实采收时失水萎焉在80%左右;洞松镇实验地块9月下旬开始出现失水萎焉,到10月中旬果实采收时失水萎焉在30%左右;青德镇实验地块到11月1日最后一批果实采收均未出现明显的失水萎焉,整体失水萎焉在10%以内。由此可见,产量控制在果实失水萎焉防控上具有重要作用。
2.2 合理叶果比
在乡城县青德镇巴吾村进行了摘叶及叶幕层高度对比研究,结果表明,转色后果穗上摘1-2片叶和不摘叶对果实萎焉失水影响并不显著,但是相对于叶幕层控制在0.8~1m,每个枝条仅保留7-9片叶,叶幕层控制在1.3~1.5m,即每个枝条保留12-14片叶时,失水萎焉得到明显控制。
2.3 病虫害防控
病虫害防治是控制果实萎焉失水的基础,全州酿酒葡萄主要病虫害霜霉病、白粉病、叶蝉等防控较好的园区普遍较防控较差的园区果实失水皱缩轻,特别是乡城县青德镇木郎宫和热宫葡萄园霜霉病和白粉病基本没有防治,果实在9月初基本全部皱缩腐烂。但在白粉病和霜霉病控制较好的园区仍然发生失水皱缩的原因初步判断可能是短须螨或者溃疡病为害果梗阻碍水分传输加重缩果。
2.3.1 短须螨
短须螨不是昆虫,它是蛛形纲细须螨科的一个属。主要寄主是柑橘、茶叶和葡萄。赤霞珠的受害程度大于美乐大于西拉等其他品种。短须螨以雌成螨在枯枝落叶、土壤、部分树皮间隙越冬,在葡萄出芽期开始从藤基部向新生芽转移,在展叶期到坐果期害螨开始在嫩梢新叶、枝条基部、花序聚集,在果实膨大后害螨部分从枝条基部向果穗转移,开始为害果梗和果皮,果实采收后,转移至全株的叶片和枝条。
近年来云南德钦及宁夏葡萄产区短须螨为害显著加重,像西夏区的源石酒庄、还有金山、鸽子山附近的诸多酿酒葡萄种植区受害率接近50%。高温干燥环境快速发育,需要适当雨水和适温环境提高产卵量。甘孜高山产区同时符合气候干燥,降雨和高温天增多3个条件,这样为短须螨既创造了有利于它发育的高温干燥环境,同时也创造了有利于它繁殖的高湿适温环境,这样就容易引起种群爆发。肉眼观测到的时间往往是4级以后,而最佳的防控期在2级以前,所以对于隐蔽性较强的为害症状,田间检测对于防控的意义不大。
防控建议:
1、农业防控:苹果、柑橘等都是短须螨潜在寄主,在葡萄园附近应减少种植。
2、药剂防治:化学药剂里吡虫啉防控效果好、杀螨剂里螺螨酯效果好。生物源药剂里甲维盐、印楝素效果好。此外,短须螨对硫制剂效果敏感,所以园区的两遍石硫合剂一定要打透。
3、天敌防控:捕食螨。
4、生态防控:在葡萄行间种植显花植物。它的作用有三个:首先拉长葡萄园开花时间持续给捕食螨供应花粉,弥补了捕食螨在释放时食物不足的情况。其次显花植物可以吸引大量自然天敌,改善生态环境,这就是所谓的生态调控。最后显花植物同样起到果园生草的保水作用。
2.3.2 溃疡病
该病2009年被分离鉴定,主要致病病菌为葡萄座腔菌属真菌,可以在葡萄的枝叶上过冬, 等待天气暖和时, 可以通过风雨传播, 使得大面积的植株都染病, 一旦长势衰弱的植株染病就会发病严重。主要为害果穗和枝条。为害果穗,主要在果实转色期出现症状,首先在穗轴出现褐色、水浸状病斑,湿度大时迅速向四周扩展,使整个小穗轴变褐坏死,发病后期葡萄粒易脱落;有时果粒不脱落,逐渐干缩。枝条受害,当年生枝条上出现梭形病斑,病斑上着生黑色小点,横切维管束变褐。
2.4 成熟期灌水
为了保障果实的品质,葡萄成熟期理论上不能灌水,但是乡城葡萄采摘时糖高酸高,另外果实失水萎焉的发生,与土壤含水量过低有直接的关系。项目组在乡城县巴吾村结合果实降酸研究,于9月28日全园漫灌一次水,10月下旬果实采收时,全村葡萄果实萎焉失水仅仅轻微发生。
Copyright © 2021 All rights reserved. 志昌农业 版权所有鲁ICP备2021012316号-1
技术支持: 华夏商务网